书本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小说 >瀚海驭风 > 第115章 绞杀

第115章 绞杀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就在海沣基金内部发布完“投资稳健预警通告”的当晚,外滩附近一家隐秘的日式会所里,几位受邀请的核心LP代表围坐在日式会所的暗纹屏风后。

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彼此凝重的面容——那份

"远能数据实验室

"的报告仍在各自主页置顶,却无人再提白日里那份“投资稳健预警通告”。

气氛,比清晨的初次振荡时更加压抑沉重。

一位北方资本的代表盯着手边的清酒杯沿,低声开口:“他们动作这套组合拳,打得未免太漂亮了。统一口径、专班自查、控盘信息……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早就准备好一样。”

盛景合伙人皱眉:“是应对得快,还是他们自己心里明白,早晚要摊牌?”

另一位负责海外家族办公室驻华投资事务的中年人缓缓放下筷子,嗓音沙哑而冷静:“今天晚上我查了下他们Pre-B轮扩募的数据资料,的确是在用‘建模顺滑版’的估值推演。”

所谓“建模顺滑版”,是行业里心照不宣的小把戏。

通过在估值模型中调整折现率、风险因子权重,刻意压低未来波动预期,制造出一条平滑向上的净值曲线。

对外展示时看起来增长稳定,底层风险却被深埋不露。

如果投资人只看对外公示的线型数据,很容易误判为资产质量优良,从而放松尽职调查。

“就算现在补审计,也补不回已经透支的信任。”那人淡淡地总结道。

半晌,有人吐出一句:“要不要分仓?把一部分转去晨曦那边?”

另一个声音接了上来:“至少先建立替代资产池吧,不然真的爆了,咱们被锁死在这上面就难看了。”

所谓“替代资产池”,是大机构在处理高风险资产时的常规动作——

不是直接抛售,而是悄悄在内部设立一个独立池子,把问题资产打包剥离。

等行情好转时再择机处理,或者平滑记账,避免一次性大额减值带来的净值踩踏。

众人短暂沉默着。

包间门外,服务生轻手轻脚地斟上了新一轮清酒,空气中弥漫着略带甜味的米香,氛围压抑而暧昧。

没过多久,一位戴着细框眼镜的年轻投资经理悄声接了个电话,回来后凑近众人耳边低语:“晨曦那边,开始放风了,说可以接盘一部分海沣系的高风险项目资产。”

盛景合伙人目光一凝:“什么条件?”

“打三折,现金结算。”

话音未落,包间里响起几声微不可闻的嗤笑。

三折,这个价码,几乎等同于正式宣判某些项目资产价值清零。

但更多人没有笑,他们只是迅速在心里重新计算着回撤比例和剩余安全垫。

与此同时,外面更小规模、风险承受力更低的LP们也没闲着。

很多人在回到办公室后连夜召开内部紧急会议,火速更新了风控指引,把针对海沣系投资组合的预警线提前了整整三个百分点。

在大多数基金设定的风控体系里,一旦某项投资组合单周净值跌幅超过某一限定比例,就必须强制启动止损程序。

这叫“软止损触发机制”——表面上保持理性决策,实则以程序化方式迅速逃离风险敞口。

在暗流涌动的资本圈,没有人愿意第一个敲锣,但也没人愿意做最后一个接盘侠。

夜色深沉,黄浦江上起了风。

霓虹反射在水面上,被吹得细碎斑驳,如同即将破裂的泡沫。

有人轻声自嘲:“要不,咱们也给自己发一份‘稳健预警通告’?”

这句半真半假的调侃,却没人真正笑出来。

——

南京,偏离市中心的办公楼里,晨曦风电资本的风险管理组早已连夜行动。

一封封经过特殊措辞修饰的匿名分析简报,被低调地发往了数十位知名LP的私人邮箱。

简报标题写得既克制又诱人:《次级能源资产包——阶段性流动性窗口评估报告》。

内容非常“中性”地列举了近期市场流动性收缩、能源估值修正的趋势,同时隐晦地点名“部分风电项目当前价格偏离安全区间”。

并且在结尾隐晦地附上一句:“晨曦资本正在评估,必要时愿意通过现金流优化方案,参与优质资产的流动性重组。”

这份行动有个内部代号——“温水煮青蛙”。

一边打压资产预期,一边释放“少量救生艇”的稀缺感,精准地刺激那些急于止损的小型LP们主动上门,心甘情愿以折价求售。

在这一局里,晨曦资本无需大张旗鼓喊口号,更无需撕破脸。

只需递出暗示,设好价格锚,其余的——让恐慌蔓延,让市场自我推演。

——

午夜一点零九分,第一笔赎回申请,比所有人预期的更早到来。

海沣基金客服邮箱弹出一封简短而冷静的邮件:《关于部分份额赎回申请的正式函》。

发件方,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南方券商资管部,平时在LP群体中声量不大,属于那种习惯悄悄布局、也能悄悄撤退的角色。

邮件措辞克制、程序完备,连申请额度也精准地卡在了合同条款允许的“单次最大可赎回比例”下,干净利落,没有留任何情绪化口风。

——标准的“软出逃”动作。

海沣风控部的夜班值守人员很快发现了这封邮件,却迟疑了整整七分钟才在内部预警系统上挂出提醒。

七分钟里,后台数据接口迅速跑出连锁模拟:

如果赎回请求在早盘前正式公示,净值预计下滑0.87%;如果同步引发连锁赎回,跌幅可能扩大至2.4%。

这还只是第一波小额试探。

凌晨一点十八分,海沣风控总监赵为民亲自赶回办公室。穿着短袖衬衫,外面套了一件匆忙抓起的风衣,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保温杯。

会议室灯光刺眼。

赵为民扫了一眼邮件,声音干涩:“通知投资部,立刻启动‘延缓赎回指引’,按合规流程要求LP补交实质性证明。”

旁边负责法务的小组长一怔:“可是,根据合同……”

赵为民低头敲着桌面:“合同里写了‘在特殊市场波动情况下,管理人可行使审慎裁量权’。能拖一天,是一天。必须争取时间窗口。”

与此同时,海沣的核心合伙人的聊天群里,已经有人迅速敲出几个字:

“谁在放消息?”

“限内部一级权限,封锁预警。”

无人回应,注定有人今夜不眠。

凌晨一点二十六分,第二封赎回申请跳了出来。

这一次,是北方一家地方AMC旗下的专项投资平台,手法更加狠辣,直接引用了基金合同里某条“重大市场波动可申请赎回”的灰色条款,开口额度翻了一倍。

后台系统开始发出连续蜂鸣。

净值预警从0.87%,跳到了1.43%。

赵为民盯着屏幕,额角的汗水在冷气里蒸发出刺痛感。

他终于低声骂了一句:“妈的……破口了。”

风控部的小组长不敢抬头,只是死死盯着屏幕刷新的申请列表。

一个又一个,曾经熟悉的名字——那些曾在酒局上碰杯寒暄、群聊里互相调侃的LP们——此刻,冷静地按下了各自的逃生按钮。

凌晨一点三十八分,第三波申请抵达。

这一波,是海外账户。

申报语言切换成了英文,开头第一句就写明:“鉴于次级能源市场波动异常,我们行使投资人保护权利,申请即时赎回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