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爱才之心(1 / 2)
果然。
听了赵经纶的话。
张觉民的想法和赵经纶的一样。
前两者,在一个月之内都死了,很有可能不是意外。
只是,三个月,杀了三个知县,谁这么大胆子啊,敢干这种事情?
还是说,这筠连县知县是个香饽饽,有谁看上了?
不过现在说这些,都为时尚早。
毕竟这杀人的凶手都还没抓到呢?
“秉吾,此事倘若是真的,这可不简单啊?你可有什么办法没?”赵经纶感慨道。
这个确实。
毕竟在那个朝代,杀官都是大罪。
再小也是一个斩立决,大一点,那就是谋反,夷三族。
至于说办法?
这个自然。
有。
其实从刚刚救火时,他就大概猜到了是人为,毕竟自然火灾,没这么凶猛的。
即便是木质结构的房屋。
而后确认是人为后。
他让朱成和和宋奇志去确认一些东西。
只是,这破案没好处,他心中还是有些抗拒的。
似乎是看出张觉民的那些心思,赵经纶也不藏着掖着了。
“秉吾,其实这次我点名带着你过来,是起了爱才之心,你那巡检司的职位,我已经批复了,不过我却认为,你不应该去。”
已经批复了?
我操你妈,陆长生,你居然骗老子。
听见这话,他恨不得立刻回去将陆长生给砍了。
“你年纪尚小,而且又精通刑训,只要跟着我,假以时日,你的成就必不比他人差,倘若,考个秀才,参加科举,又或者捐个监生,到时候,本官也可荐举你入朝为官。”
捐钱为官?
这在万历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
毕竟捐监生的事情,在明景帝时期就有了,也就是瓦剌留学生的弟弟朱祁钰。
当时由于边境战事频发,国库空虚,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,政府开始允许军民子弟捐钱,获得国子监的录取资格。
到后来,伴随着财政状况的变化,捐监的范围也随着扩大。
到了那个修道皇帝的时候,已经允许民间优秀子弟(即普通百姓子弟)只需要家世清白,且本人档案中无违法犯罪记录,便可以捐监。
而监生是只可直接做官的。
第一种便是刚刚赵经纶说的举荐。
而第二种则是选拔上选,通过“监生历事”制度,到各个衙门历练政事,历事后考核合格,便可送往往吏部附选受官。
第三种则是拣选。
在三年一次的岁贡监生中,拣选品学兼优者,授以府佐及州县正官等职位。
第四是边远选。
也就是一些边远地方的一些官职,会从监生中选授。
第五,也是最难的,正常的参加科举考试。
不过对于捐监生来说,老子都捐钱了,还去考个屁。
开玩笑,要是能考上,我捐钱干嘛?
张觉民当然知道这里面的情况,毕竟来了这么久,他也了解不少,不过对于当官,他是拒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