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六章 走的走,来的来(1 / 1)
第三百三十六章走的走,来的来
三月是一个繁忙的月份。
除了插秧,还要点玉米,育苕种。
关于农耕的民俗,老时间里多得说不完。
正月十五第一次下田要有“开犁头”仪式。
立春要试耒,扎春牛,扎芒神,扮二十八宿抬着草牛芒神田间地头游行祭祀,宗伯春官唱春词,烧掉草牛芒神送走。
之后春官就游行各家继续唱村词,见着农事,唱二十四节气;见着药铺,唱药王春;见着打铁,唱老君春;见着打化研究如此深入的外国友人,教诲谈不上,我们算是相互砥砺吧,也谢谢您对雨湘雨淮的教育。”
一行人拎着大包小包往码头走,边走边聊,乡亲们见状,都赶来送行,人越聚越多。
尤其是娃子们,都舍不得外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,这段时间,调皮捣蛋的事情这四位可没领着他们少干,早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。
白大大呆它们也来了,在几人腿边蹭来蹭去,似乎也是来送行的。
来到久长居,和刘三娃司星准汇合后,五人组与乡亲们一一拥抱告别,王晓松捧出一坛蜜渍果子,交给粽粑道:“粽粑哥哥,这是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在山上掏的野蜂蜜,你们都还没吃到呢,带着在路上吃吧。”
粽粑跟芋头一路都在冒充硬汉呢,这下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,摸着几个村里娃子的脑袋说道:“等我们九月来收稻子,晓松你们可还要领着我们到处去玩啊!”
晓松小刚他们七嘴八舌说道:“那时候就更好玩了,游泳,摸鱼,抓萤火虫,做冰粉凉糕你们一定要早点来啊!”
五溪一号离开码头,开始向夹川城驶去,乡亲们站了一坡,都在跟他们挥手道别。
看着越来越远,越来越小的人群,白婶不由自主地感叹:“生活在国外冷漠的城市里,根本无法想象这种大家庭一样的村落生活。人们的心理疾病,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内心孤独造成的,在李家沟,几乎品尝不到孤独的滋味,就算是黄师傅这样的孤儿,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一群人关心着,爱护着,看不到他有一点心理问题。这样的伦理生态,绝对是中国农耕社会对世界的一大贡献,我们的伦理学,几千年来不是进步了,反而是退步了”
李君阁也点头道:“也不是退步吧,只是科学的巨大进步,让人不再需要集体劳动,集体对抗残酷的自然界,集体分担巨大的生存风险,却也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和竞争关系凸显出来。这种生存方式的巨变,发生在短短两百年内,相应的伦理规范却没有跟上。也就是说,人类对这种方式下的相处之道,还未见成熟,尚在摸索当中。这才导致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,到现在还没有一剂包治百病的良方。”
白婶不说话了,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。